:::
產業案例 2025-09-17

化學署開發「AI智慧監控與預警系統」協助林園產業園區提升事故預防與應變能力

化學署開發「AI智慧監控與預警系統」協助林園產業園區提升事故預防與應變能力

 

關 鍵 效 益

 

  • 為國內首個成熟的環境事故AI監控預警系統。
  • 以AI技術進行主動式監控,降低人力負擔及不確定性。
  • 可於異常狀況發生後1分鐘內自動完成通知/通報程序,爭取應變時效。

 

 

技術優點

 

本系統自110年起開發系統的核心技術-AI影像辨識模型,並透過接收AIoT監測設備(風速風向儀、氣體偵測器)及介接多源資料將資訊串接整合,另搭配GIS空間分析、即時警示通知機制,建置國內首個將AI智慧監控應用於化學物質相關環境事件防範的智慧系統。透過不斷的AI學習與校正,目前AI影像辨識準確率已達95%以上。透過系統AI影像辨識的主動式監控及即時警示通知機制,讓事件資訊透明化、通知流程扁平化,可大幅改善傳統人工監控漏看、通知作業繁瑣及時間太長等問題。本系統採用邊緣運算架構,使用者(企業、公司等單位)僅需自備一定規格之伺服器,即可安裝本署AI影像辨識模型並將相關監測資訊回傳至系統中央伺服器進行統整與預警判斷。意即業者可以低成本使用本系統相關監控與預警功能。

 

 

機關簡介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以下簡稱化學署)前身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成立於105年,源於當時總統「食安五環」政策而設立的專責毒物管理機構。化學署參照聯合國「化學品管理策略方針」(SAICM)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制定「國家化學物質管理政策綱領」,作為國內化學物質管理的最高指導方針。為提升全國化學物質管理效能,進一步推動「擴大分級管理」、「串聯統整資訊」、「補強管制斷點」、「落實風險管理」、「全面災防應變」及「轉型無毒環境」六大施政亮點。在「全面災防應變」方面,秉持「預防優先、應變精準」的核心理念,近年更是運用IoT物聯監測及AI智慧分析技術,建置即時預警平台,以提高災害應變能力。化學署自110年起與準線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AI智慧監控與預警系統」,並自111年起與經濟部工業局(現為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台塑企業及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將系統投入實際場域應用。

 

 

導入前痛點

 

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事故發生後的前30分鐘被視為減災的黃金時間,回顧過往重大事故案例可發現,多數災害之所以擴大並導致嚴重損失,往往肇因於未能在異常初期即時發現與處置(如圖1)。

 

 

圖1 事故處理時序示意圖

 

                                                                                                                                                                                                                                                                               圖1 事故處理時序示意圖

 

 

目前事故預警與監控技術主要依賴偵測警報器、監視攝影機等設備,並由值班人員監看監控畫面或數據,當發現異常狀態時,才進行通報與應變。但此這種依賴人力監看與判斷的運作方式,存在監控人員未及時注意、判斷錯誤、延遲通報等風險,導致事故擴大並增加應變難度。

 

 

如何解決痛點

 

 

透過系統AI影像辨識的主動式監控及即時警示通知機制,讓事件資訊透明化、通知流程扁平化,可大幅改善傳統人工監控漏看、通知作業繁瑣及時間太長、主管機關無法掌握事件發展等問題,傳統與AI事故監控及通報作業流程比較如圖2所示。

 

 

圖二傳統與AI事故監控及通報作業流程比較圖

                                                                                                                                                                                                                                                                        圖2 傳統與AI事故監控及通報作業流程比較圖(備註: 本圖以左右對照說明事故發生後的監控與通報流程差異。左側為傳統流程以人工為主,監測設備回報後進入人工監控,由現場確認,若判定異常再人工通報,依序通知廠內主管與政府,逐步啟動應變。溝通層級多,耗時且易漏報或延誤,以人工紀錄為主。右側為AI 流程透過資訊介接與即時警示,系統主動辨識異常,現場確認後可同時通知廠內主管與主管機關,無異常亦能留存紀錄。全程縮短通報時差,強化準確性、透明度與追溯性,並降低人工作業負荷。)

 

 

實例見證

 

 

林園產業園區於112年11月至113年12月底共發生14起異常事件,全部都有被AI系統辨識成功並發送預警通知,且其中11件是系統比傳統監控方式更早發現到異常情形,以下舉一案例說明系統功效。

 

113年1月10日林園監測中心頂樓之攝影機拍攝到某燃燒塔出現異常火光及黑煙,系統於事發60秒內完成影像辨識(如圖3)並自動發送LineBOT通知(如圖4)。化學署隨即聯繫林園產業園區服務中心確認事故狀況,服務中心也立即通知業者,業者於事發30分鐘內回報已將異常狀況排除。

 

由此案例可見,透過AI系統的輔助,可將發現異常狀況的時間縮短到1分鐘內,協助業者把握黃金應變時間,避免事故擴大並減少災損。

 

 

 

 

圖3 AI影像辨識事故擷取畫面

 

                                                                                                                                                                                                                                                                           圖3 AI影像辨識事故擷取畫面

 

 

 

圖4 LineBOT訊息通知示意圖

 

                                                                                                                                                                                                                                                                               圖4 LineBOT訊息通知示意圖